文章来源:08ai导航网发布时间:2025-10-14 15:29:33
昨天晚上,甲骨文股价周三直接飙升41%,创下1992年以来最大盘中涨幅。
其联合创始人拉里·埃里森(LarryEllison)的财富在一天内暴增1010亿美元,创下有史以来单日最大财富增长纪录,并超越马斯克,登顶世界首富。
甲骨文股价暴涨的起因是,云计算业务的暴涨。公司披露,截至8月,公司未确认履约义务(RPO)达到4550亿美元,不仅是三个月前的3倍,也远远超过分析师预估的1800亿美元。
公司还预计,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达180亿美元,并在未来四年加速到1440亿美元。
这场暴涨并非偶然。背后真正的逻辑是:在英伟达的主导下,云计算正在经历一轮彻底的洗牌。能优先锁定GPU的厂商,成了投资人眼中的“硬通货”。
这类新兴玩家有个名字——Neocloud。所谓Neocloud,就是GPU-only云:不做通用计算,只专注高性能GPU云,主要服务AI模型训练、推理和渲染等算力密集型场景。
不算这次上涨的甲骨文,Neocloud的代表公司CoreWeave和Nebius在今年分别涨了192.55%和237.15%。
那么,投资人为什么看好这些Neocloud?
支撑甲骨文业绩暴涨的,归根到底还是AI算力。
最炸裂的数据,就是RPO的恐怖增长。截至8月底,公司未确认履约义务(RPO)达到4550亿美元。要知道,今年5月底,这个数字还只有1380亿美元。
换句话说,甲骨文仅在三个月内,就把云业务的在手订单拉高了3倍。
RPO可以理解为“已经卖出去,但还没记收入的钱”。它能不能变成收入,取决于机房建设、算力交付和能耗配给。而甲骨文这一波RPO,甚至已经超过了老对手微软——微软最新的商业RPO是3680亿美元。
公司解释说,这主要来自一季度与三家客户签下的四份超大合同,并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类似大单,RPO很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。
订单爆发直接推高了业绩预期。管理层给出的指引是:本财年Oracle云基础设施收入将增长77%,达到180亿美元;未来四年还会一路攀升到320亿、730亿、1140亿、1440亿美元。
更惊人的是,这背后几乎全靠OpenAI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甲骨文和OpenAI签下了一份5年3000亿美元的超级合同,占到本季新增RPO(3170亿美元)的94.6%。
这笔合作和孙正义、奥尔特曼推动的“星际之门”项目紧密相关。
今年初,孙正义与奥尔特曼在白宫宣布总额5000亿美元的投资时,拉里·埃里森正是站在台上的关键合作伙伴。根据披露,这份2027年开始履行的合同涉及高达4.5吉瓦的数据中心容量,相当于400万户家庭的用电量。
风险同样巨大。OpenAI在2024年的全年收入约37亿美元,今年6月披露的年化收入也才100亿美元。但从2027年起,他们每年要向甲骨文支付600亿美元,持续5年。
对OpenAI来说,这是一次豪赌;对甲骨文而言,则是一场把未来收入提前锁死的超级押注。
甲骨文这波暴涨,不是偶然,而是一个更大的趋势在驱动:AI时代,得英伟达者,得天下。
在这场以英伟达为核心的算力分配游戏里,云服务的格局正在重新洗牌。
过去十年,AWS(亚马逊云服务)、Azure(微软云服务)、GCP(谷歌云服务)是稳坐钓鱼台的“三巨头”。但生成式AI爆发后,算力成了稀缺货,局面一下子变了。
根据Coatue的数据,2025年云收入份额里,三巨头加起来高达93%。可在英伟达GPU的采购份额里,他们只拿走70%。反而是Oracle、CoreWeave这些新玩家,收入份额不足7%,却买走了30%的GPU。
也就是说,小厂商在GPU资源上反而比巨头更有优势。在这种错位之下,一批新的云厂商正在快速崛起,它们被称为Neocloud。
代表公司就是CoreWeave和Nebius。而甲骨文在通用IaaS竞争里掉队之后,也选择了“allinGPU”,在AI云的叙事里,它的定位越来越接近Neocloud。
资本市场对这一赛道极度追捧,除了甲骨文之外,CoreWeave今年涨了192.55%;Nebius不久前和微软签下194亿美元的超级大合同后,直接暴涨70%,截至目前,年内累计涨幅已达237.15%。
投资人用真金白银投票,其实投的不是当下的收入,而是未来GPU产能的占有权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位?很简单:巨头们一边买英伟达GPU,一边自己造芯片——AWS有Trainium,Google有TPU,微软有Maia。
对英伟达来说,这些客户随时可能“变心”,所以它更愿意把有限的产能分给那些只买自己、不搞自研的“忠诚客户”。
有英伟达直接参股CoreWeave自不必多说。CoreWeave一直是英伟达重点支持的Neocloud龙头,多次被点名为Blackwell/Hopper系列的首批部署商。
甲骨文也不遑多让。2024年,它一口气向英伟达下了400亿美元的Blackwell级GPU订单,这是业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GPU采购,直接锁死了未来几年的优先排产。
在这场云服务格局的洗牌背后,新兴云玩家和传统云厂商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。
在商业模式上,传统云厂商把GPU当作“原料”,要先加工成Copilot、Bedrock、Vertex这样的AI服务,客户最后付钱买的其实是API、SaaS功能,而不是裸GPU。
这意味着GPU投进去后,收入要等服务跑起来才会慢慢释放。
而Neocloud和甲骨文则把GPU当“成品”直接卖。GPU一上架,就能立刻变现,客户要多少GPU小时就租多少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客户大多是OpenAI、xAI、字节跳动这样的超级大客户,一整片GPU集群一签就是5到10年。像这样的订单,往往一个就能顶得上传统云厂商一个季度的新增。
再叠加它们的收入基数本身就低,所以每拿下一份大单,就能在财报里表现出“爆炸式增长”,给投资人一个极强的收入暴涨信号。
在这套模式下,连扩张逻辑也和传统云完全不一样。
但AI时代完全不同了。GPU本身成了最值钱的资产,稀缺程度堪比石油。英伟达的供货逻辑也很明确:“先款后货”,谁能先把钱拍在桌上,谁就能优先锁下产能。
对于CoreWeave、Nebius这些Neocloud来说,本身体量远不及AWS、Azure,要想在排产上不被挤掉,就必须比传统巨头更快、更激进地锁定产能。
于是华尔街很快就给他们孵化出一种新玩法——GPU抵押债务。
这种模式就是,Neocloud先签下英伟达大单,再把GPU做成售后回租或打包成ABS,把未来租金现金流卖给金融机构,提前拿到钱,再去买更多GPU,形成“GPU→金融化→再购GPU”的循环。
2024年,CoreWeave就从高盛和黑石那里拿到数十亿美元债务融资,结构就是GPU抵押。他们先签下英伟达的大单,再把未来GPU租赁的现金流打包卖给金融机构,拿到钱继续滚动加码。
Nebius也走的是同样的路子。在拿下微软的超级大合同后,公司提到:预计会用和微软那份超级合同产生的现金流,以及新近发行的合同抵押债券,来支付相关的资本支出。
所以,无论是甲骨文的暴涨,还是CoreWeave、Nebius今年的股价大涨,都不是偶然。这背后真正的信号,是英伟达主导下的云计算格局重洗。
在这场游戏里,算力就是**。谁能从英伟达那里抢到更多GPU,谁就能在下一轮AI产业周期里赢得话语权。
“老牌选手”甲骨文和“新贵”Neocloud厂商,正是抓住了这个趋势,硬生生把自己送上了时代的风口。
相关攻略 更多
最新资讯 更多
3个月翻3倍,甲骨文暴涨千亿背后,AI云服务格局已经变了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AI搜索Perplexity深陷版权官司漩涡,大英百科全书和韦氏词典加入控方阵容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蚂蚁集团发布AI眼镜技术框架gPass给智能眼镜装上金融级安全能力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美国FTC出手,要求OpenAI、谷歌等7家AI巨头说清如何保证青少年安全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蚂蚁CEO韩歆毅:5年内让人人都拥有值得托付的AI健康管家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朱啸虎:“下一个字节”今年已经成立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金山办公与华为联合发布WPS365一体化AI办公解决方案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最好的端侧AI没有之一!聊聊AMD锐龙AIMax+395迷你AI工作站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TML 成立7个月首发声:揪出大模型随机元凶,开源方案终结 LLM 推理乱象
更新时间:2025-10-14
iPhone17什么时候买最划算AI给出最优解
更新时间:2025-10-14